大家都聽過收涎吧!老一輩的人都說寶寶滿四個月大要「做四月日」,其實就是收涎的另一種說法,俗話雖說要有收涎儀式寶寶可以順利把口水收起,口水是否收起見仁見智,大家聚一起給寶寶說些祝福吉祥話並留下美好紀錄,反倒成為收涎活動的主軸。
收涎也叫「收瀾」。意思是替嬰兒解決流口水的毛病,以便順利長大成人。方法是用酥餅12個或24個或48個,用紅線或黑線穿上,掛在嬰兒胸前,由母親抱著到親友家走動,請長輩將酥餅取開其一,在嬰兒口唇做抹狀,然後念吉祥話,如「收涎收乾乾,給你老母後胎生男葩」或「收涎收離離,給你明年召小弟!」,也有人只說句「賢大漢」,祝福嬰兒容易長大(出自求真百科)。
MiMi4個月時在匆忙間,來不及準備收涎餅乾,靈機一動買了Mr.Doun進行了一場粗糙的收涎儀式(不是說第一胎詔書養,媽媽是否太隨便)
一大串 Mr.Doun,掛在脖子上~因為害怕沾到糖粉,還繫上一條毫無顏質的白毛巾!所以這次ReRe的收涎,媽咪我決定要好好地滿足一下我虛榮的心
找了好久,大多數可愛的收涎餅乾都是有糖霜,不過因為不想讓ReMi那麼早就接觸糖霜,後來發現pig's nose的收涎餅乾,是不是~實在是太可愛了
串起掛上的樣子~肥嘟嘟的臉頰肉,看起來好可口ㄚㄚㄚ~ReRe表示:媽咪我好想吃
很貼心的附上收涎一些基本的吉祥話,不免俗的還是把這些吉祥話念了一輪,期許寶貝能夠平安健康長大
收涎的吉祥話實在太多了,發現主要是念的順有對聯的感覺,而且國台語都有呢!
(台語)
收涎收答答,乎你卡緊叫爸媽。
收涎收灕灕,乎你健康好搖飼。
收涎收灕灕,乎你大漢吃百二。
雖說收涎有一說,可以讓孩子收起口水,不過其實3-4個月的寶寶才正要進入唾液大爆發的階段呢! 此時寶寶開始準備嘗試副食,食物對神經、唾液腺的刺激較多,唾液才會明顯增多,尤其邁入長乳牙時期,口水量更是驚人~看看ReRe口水多到吐泡泡~象徵性的將餅乾微微劃過嘴巴,這些餅乾最後進了收涎的家人們肚子
從古至今隨著時代演進,很多習俗雖然歷經變化,但我覺得核心是不變的,以前紅繩上串著的或許是酥餅、紅龜甚至還需要祭祖,現在雖然簡化許多禮俗,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漂亮的餅乾、造型饅頭,不變的是家人們聚在一起給我們愛的寶寶最好的祝福,即使收涎吉祥話交錯著國台語,或是不對應的句子,然而都是我們發自內心期許孩子平安長大真誠的祝福。
最後~不一樣的收涎~一樣的祝福